最近几年,浙江省质量技监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作部署,结合浙江的经济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改革传统的标准化工作思路、模式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举措。
今年,在浙江的企业、行业协会及一些标准化中介机构中,质量技监系统标准化工作人员的身影明显多了起来,他们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城市化和社会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所涉及到的标准化工作,进行着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是浙江省目前正在进行的标准化工作改革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浙江省质量技监局新近出台的《关于加快标准化工作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企业自主、行业自律、政府推动的标准化工作新机制,实现标准化工作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标准化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立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全局,制定标准战略规划,研究发展有效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对于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要通过培育和组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信息研究服务体系等手段,放手让企业和社会化中介机构去做。
浙江省实施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部门对需要管理的标准内容的提升,从原先的面面俱到转移到只关注安全、环保、持续发展等主要指标,其他的标准内容主导权一律交给企业。浙江省局标准处有关负责人举例说:“以后监督管理企业制定家电标准时,我们将主要关注其是否安全、是否节能、是否环保,而不会去规定它的外观如何、尺寸大小。因为消费者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企业希望通过差异化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我们把标准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有这么一件事:浙江是节能灯的生产大省,浙江的用电很紧张,但全省那么多条道路路灯的灯泡却没有一只是节能的。为此,浙江省一位领导在会议上谈起这件“节能灯生产大省却不用节能灯”的事例时表示,这件事凸显出传统的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的标准化工作人员为这些生产节能灯的企业制定出详尽的产品标准的同时,还考虑跟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街容道路标准》时把使用节能灯具等内容写进去,作为一项硬性的要求提出来,这样就可以节约能源。
浙江省质量技监局通过对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意识到了标准化工作新的契机,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一般的标准项目的制定权还给企业,重点结合浙江社会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在安全、卫生、节能、节电、节水等方面做好标准化的文章,围绕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标准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科研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大标准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引导作用。
浙江省局副局长杨烨表示:“我们要改变标准化行政管理方式,要从标准化的直接管理者转变为全社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推动者,在标准的规划研究、管理协调和监督推进上做好文章。”
浙江省局对标准化宏观管理工作提出了5个层次的要求:作为决策者,提出并实施标准化战略;作为管理者,引导制定涉及国家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以及对产业发展、国家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标准;作为推动者,组织有关力量有意识地抓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的产品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和管理;作为指导者,放权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作为协调者,综合协调国家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与标准政策;作为服务者,通过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鼓励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向标准的转化。
一个良好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对经济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标准的组织管理,并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标准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浙江的一些基层局已经做了有益的探索。
绍兴县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轻纺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贸易中心,但在纺织品国家标准的制定上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绍兴县质量技监局经过前期大量的深入调研,参与国家标准《纺织品阻燃性能基本技术要求》和《服装用纺织品》的制定,获得了有关方面的肯定。
中国皮革基地海宁的皮革企业说起当地质量监督部门,总是赞不绝口。原来,海宁市局帮助整个行业克服了欧盟对皮革制品设置的偶氮含量技术壁垒。该局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及时跟踪国际市场皮革技术标准的发展变化,在欧盟提出指令时及时通报全行业,同时组织龙头企业对破除壁垒进行技术攻关,赶在指令实施前解决难题,使得海宁皮革业免除了技术壁垒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