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给很多大型餐饮品牌供货,相当于一个“中央厨房”。但终端消费者只看到食物的最终形态,对于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无从得知。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食品生产工业化程度原来越高,集中供货模式逐渐普及,如何真正做好监管?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关于食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已很健全,管理力度也不小,但故意违法生产的顽疾仍难根除。除了加强职能监管外,更要将食品安全违法惩处链接入,行业诚信需融入社会整体诚信考虑。
一个细节可以说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程度。在福喜厂区内,不同岗位工人戴的帽子不一样,比如红色帽子的工人活动区域是A,蓝色帽子的工人活动区域是B,互相之间不能随意“串门”。但现代化程度不低的福喜,最后还是因为制度方面的失守,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令人惊讶而深思。
在快餐连锁任职多年的资深行业人士谷英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很多内部体系的监管到了中国市场就可能变成形式,不排除是福喜集团在中国现有的监管环境和市场压力下,慢慢疏忽了管理。
“诚信确实是个大问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严卫星表示,跟国外相比,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制度比较健全,但执行情况不乐观。“哪怕制度再完善,人为故意而为之的问题,是个顽疾,不在这儿冒,就在那儿冒。”
国家食品质检中心副主任、教授高级工程师元晓梅也同意上述观点。她认为,以前曾发生在监控摄像
类似于福喜式的中央厨房工厂越来越多,违法生产难以发现,这一难题如何破解?严卫星说,违法必究,加大处罚力度,做好违法当事人行政、刑事处罚衔接,并打通行业间信息不能共享的闭塞,使从业者一旦在食品行业违法,不仅在食品界一辈子干不了,干其他行业也寸步难行。“力度需要法律界整体有个匹配,界定好违法行为的恶劣程度,做好行业间衔接匹配。”
除了违法惩处加强联动外,业内专家指出,根治食品安全顽疾,更需要将行业诚信体系融入整个社会大诚信建设当中。
“不讲诚信就没有任何利益所得。”严卫星表示,食品安全诚信要融入整个大的社会整体诚信考虑,从孩子抓诚信教育,加强社会整体诚信体系建设,让诚信对应着价值,讲诚信的人获利,使守法的人不动摇守法意识。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如何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扫清安全死角与盲区?目前业界共识是社会共治,企业、政府、媒体、公众等群策群力,构建食品安全共治体系。
“每年因此而省了多少钱,利益到底有多大?”元晓梅分析称,像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十之八九源于唯利是图。而赚取利润的最低线,应是遵守规章制度与严守诚信。
福喜事件也暴露出采、供应链管理的漏洞,国外有无经验可借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永建介绍,在国外,食品采购商和供应商力争建立一种合作的双赢模式,以确保公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基于前期考察了解,采购商更愿意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供应商也珍惜合作,杜绝“捞上一把是一把”的短期投机行为;二是探讨共同建立能相互链接的质量控制系统,比如,原料生产供应中的基础数据、基本生产情况,能够及时向采购商反馈,建立共用的生产质量信息平台。
采访获悉,食品原料过期半年乃至更长时间,现有检测技术未必能完全检出。目前食品安全检测主要按照国家指标检测有害物质指标,比如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等。而对于过期、变质、次品原料能否检出,多家食品检测上市公司的态度都不是特别明确。